小书房里茶香四溢,王夕云依旧翻阅着古籍,执着地在字里行间寻找着解读古玉的线索。从教师岗位上退休以后全身心地投入到古代玉器研究工作中,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收藏家鉴赏家的王夕云走过了他收藏古玉的第35个年头。
王夕云的书房——“青黎堂”一瞥
王夕云,上海市人,中国文物网古代玉器特约撰稿人。中国古玉研究专家,著名的收藏家、鉴赏家。中国古玉研究会副秘书长。陕西省西安市传统文化研究会玉器专业委员会主任。广州南方职业培训基地高研班特聘专家。2009年曾协助指导拍摄电视剧《玉魂》。2013年由上海市政府出资,完成《玉道艺衡》古代玉器专著,展示了他和学生们的古玉藏品,涵盖了自新石器时代,历经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唐宋元明清历朝历代的玉器共450件。
古玉收藏家 王夕云
王夕云与古玉缘起于一份爱的礼物。35年前,为了给夫人寻找一个特别的生日礼物,他在上海的小茶馆中第一次淘到了一块精美的古玉。古玉的美丽让王夕云一见倾心,从此便走上了漫漫的古玉收藏之路。王夕云说,收藏是一种文化。中国的玉文化,琢下了东方华夏民族的生命历程、喜怒哀乐和人文思想的年轮。中华民族爱玉、敬玉、崇玉的历史悠久,从上古先民直至近代,人们对玉均情有独钟。中国在各个时期都遗存有一批极具时代特征及历史研究价值的代表性器物,大体上有史前的古陶器、商周的青铜器、战汉的漆器、隋唐的金银器、宋元明清的瓷器等。这些器物虽然在历史长河中各领风骚,却没有一种能像玉器那样经久不衰,长期受到人们如此的宠爱。这是世界上任何其它国家和地区所无法比拟的。纵观历代古玉,多以自然、力量、人性等为主题,它们以丰富而夸张的视觉形象传递着经久不衰的激情与活力。凝重的重环纹、顽皮的勾云纹、飘逸的蟠虺纹、多姿的螭龙纹……这些极具生命力的纹饰总能使人精神为之一振。它们把天上与人间联系在一起,把自然与精神通过图案线条欢快地、如痴如醉地演绎出来。
西周早期 玉斝
中国的玉文化,有着8000年的历史,已经成为中国文化中最具代表的艺术品之一。玉是原始图腾、顶礼膜拜的信仰之物,是历朝历代皇家青睐之器,是流行于文人墨客中最有趣味的雅玩。王夕云心醉于古玉,他认为玉器是中国弥足珍贵的文化名片,其中蕴含着十分美妙而奇特的境界。在学习与了解玉文化的同时,也就对中国古代历史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体会。中国古人信奉《易经》上所说的“一阴一阳之谓道”。古代玉器纹饰线条也凭借一虚一实、一明一暗的流动线条表达出来,这体现了一种宁静而致远的文化基因,传达着古人理想和信念。
唐代 力士
作为收藏界中有名的“宅男”,王夕云几乎所有的空闲时间都泡在自己60平米的收藏室中与古玉为伴。用他的话来说,他研究古玉其实并不单单只是为了收藏与欣赏,更多的是一种文化情结与家国情怀。王夕云认为,历史文化可以口述相传,可以文字记载,可以实物佐证,收藏就是通过实物来佐证历史。文明的坐标是由文物来标识的。文物的文化、艺术和科技水平标注了文明坐标的高度。他说,我们在收藏古玉的过程中,应以古玉为媒介不断探寻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基因,并借由古玉来领会和体悟古人的思想与情感。这才是真正的古玉藏家应该做的事。
清乾隆 玉瓶
当人们问他一路走来的心路历程时,他总会说道:“愿做一个有文化的人,有品位的人,有境界、不惶惑的人。”
来源:中国文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