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党史 百年红会
——记海南省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周瑾讲红色故事
罗永松
2021年6月16日,中共海南省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周瑾给全省红十字系统党员领导干部上党课,讲述了有关百年党史和百年红会的红色故事。
红十字运动是国际人道主义运动,起源于十九世纪的战争中的人道主义救护。红十字运动有两大使命:战争及冲突时期,救死扶伤;和平时代,保护人的生命健康,改善最易受损群体的生存与发展境况。中国红十字会成立于1904年,至今已超过百年。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百年党史,百年红会,两者有着浓厚的历史渊源。早在新民主主义时期,中国红十字会就依据国际红十字运动七项基本原则,发挥战地救护的优势,积极参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这方面可以从“四个一”和五个关键人物来跟大家共同回顾。
“四个第一”:
1927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使用了红十字标志。红十字标志具有标明性和保护性,在武装冲突或战争中,冲突各方面对标有红十字标志的人员、场所、交通工具等给予保护,是世界各国的共识。红军医院是战场救护的场所,使用红十字标志符合国际红十字运动的原则。
1938年,中国共产党建立了第一个红十字会党支部,进一步推动红十字运动与中国革命相结合。
1941年,毛泽东同志给延安医科大学题词,第一次提及了“人道主义”。人道主义强调人的价值,维护人的尊严和权利。
中国红十字会参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的第一种方式是战场救护。
五个关键人物:
林可胜: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长,多次协调派出医疗队赴延安开展战地救护。
史沫特莱:为救护事业奔走的“伤兵之母”。
白求恩: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和人道主义工作者。1938年受加拿大共产党委派,通过国际红十字协会的渠道来到延安,开展战场救护。其祖父曾经与红十字运动创始人亨利.杜南一道参与战场救护,是国际红十字运动的创始人之一。
柯棣华: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和人道主义者,1939年随同印度援华医疗队来到中国,加入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率领第15救护队到延安开展战场救护,担任八路军医院外科主治医生和白求恩和平医院首任院长。1942年去世。
马海德:伟大的人道主义者,1933年来到中国,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大多数工作人员选择留在南京,迎接解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和各分会积极要求中央政府接管。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指示,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迁往北京,并进行改组。周恩来总理亲笔修改《中国红十字会章程》,将中国红十字会定性为“中央人民政府领导下的人民卫生救护团体”,由国家卫生部直接指导和联系。
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红十字会组织七个志愿服务大队、666人参加了战场救护,其中30名队员荣获朝鲜最高人民议会功劳勋章。
文革期间,中国红十字会国内工作被停滞中断,各地红十字组织陆续被撤销,只保留总会开展国际交流与民间外交工作。1978年,国务院批准中国红十字恢复国内工作,各级组织相继恢复,改革开放推动了红十字事业发生历史性转折。1990年中国红十字会与台湾红十字组织签订了《金门协议》,开创了海峡两岸民间交流的先河。
党和国家领导人历来高度重视和关心支持红十字工作。
结语: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红十字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红十字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百年党史,百年红会,两者有着密切的联系。学习中国共产党历史,了解红十字运动发展史,弄清中国红十字会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渊源,运用正确的历史观来评价和推进当前的红十字工作,全面加强中国共产党对红十字事业的领导,是推进红十字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更加优质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人道服务、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人道需求和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