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娱乐 > 原创

吴慕君散文新辑

2025-01-22 12:43:14 来源: 中国新闻杂志社 作者: 吴慕君
摘要: 吴慕君散文新辑 盛开的雪花 没有见到漫山遍野都是油茶花,一山接一山的洁白如雪,那样一种磅礴大气的景象,已经三十多年了。那是儿时

 吴慕君散文新辑

 

     

盛开的雪花

 

 没有见到漫山遍野都是油茶花,一山接一山的洁白如雪,那样一种磅礴大气的景象,已经三十多年了。那是儿时家乡每年都会出现的一景。

我的家乡是著名油茶基地,说起油茶,现在很多地方普种了,可在三十年前它绝对是个稀罕的东西,而在我的家乡,满山都是长着的油茶树,很多都长得有一二层楼那么高,一眼望不到边。

每逢春季来临,油茶树开花是山乡最靓丽的时节。站在高处看,整个大地如起伏跌宕的奇异锦绣,春风十里也送来花香。走在山间的路上,油茶树的枝缀满着花,向你伸展过来,令人驻足停留,忍不住要触碰一番。 立在树丛之中,人被花海包围得严严实实,这时可细心观赏每一朵花卉,也可观察辛勤的蜜蜂飞来飞去,忙碌不停,嗡嗡作响的可爱的样子。

这种花季之时,油茶花竞相绽放着,洁白的花瓣,金色的花蕊,娇嫩欲滴,淡雅可人。花开在叶片之间,绿白相间,花点缀绿,绿托着花,好不浪漫。也有的满树都是花,盛开的花瓣挂在树枝,星罗棋布一般,仿佛银装素裹,又好像一树流金,那么热烈,那么浓郁,那么芬芳!

油茶花开得最旺盛的年份,往往是在经历过漫天飞雪、严寒相逼的冬天之后,应如“梅花香自苦寒来”,原来油茶花也正是如此。这个时候,常常是油茶树结籽最多,也是乡亲们收成较好的年景。

后来回乡,蓊蓊郁郁的油茶树不见了,换成了一片片低矮的油茶树苗。再过几年,树苗长大,逐渐把一个个山丘又覆盖起来了。三十多年过去,儿时油茶花的景象再也没有见到过,偶尔曾在梦中出现!

 

鸟去人非

记得童年生活的老家,屋子的后门不远,有一座密树丛林的山峦,每当傍晚,总会有小鸟成群结队,从四面八方飞到林中归巢,那种“叽叽喳喳”的喧闹声,响彻一片天地,这可是一天中最热闹的难忘时分。那时我就在想,这些小鸟儿出去了一天,不知经历了什么,不知为什么每天周而复始飞去飞回。后来长大了才明白,那些鸟儿们的生活轨迹原来跟人一样,有着同样的宿命。

人在世间孤旅独行,从小长到大,再变成老,最后告别这个世界,每个人都有一条清晰的生命链条。小的时候有父母亲呵护成长,走上社会后都在这个链条上奋斗、抗争,求得生存和发展的权利。好比每只小鸟,在他们的鸟爸鸟妈教会飞翔之后,都得独自飞往每个角落,抓虫子求裏腹,生息繁衍。在日复一日的飞翔中,难免有狂风暴雨之遇,有群殴抢食之险,有猎手枪击之危,有病体难料之虞,有老之将至之忧,有生离死别之痛。人独立于世间,不论走遍千山万水,所遇所获所感,亦何尝不是如此。

经年累月,蓦然回首,大凡人都有许许多多的感动、幸运、惊喜,也有许许多多的难受、难奈、难处,有的人在经历几番打击焠炼之后,对这个世界余下的,依然是感恩,宽容,温情,热爱。这是岁月的沉淀物,是命运的馈赠品。

于是,我们感叹时间如一面明镜,过往的一切都飞扬在了里面,渐行渐远。时间如一把梭子,仿佛以光的速度,把世界带向渺茫的未来。时间如一把利刃,将人间美好的事物都刻下了刀痕和年轮。时间又如一场梦幻,此时还在梦中,瞬间醒来便叫人汗湿粘枕,唏嘘不已。

常忆后山,依稀可见。只怕站在山前,鸟已飞尽,人已全非。岁月留下袅袅凉风,阵阵烟尘。此刻的我,正在奔驰的海南环岛动车上,过往似云,浮想如烟!

 

寂静之贵

人适当独处,安静下来,整理一下自己,以便轻装前进,这既是生活方式选择,更是一种人生智慧。

诚然,喜欢热闹,喜爱合群,乃人之常情。然而,在习惯了生活的喧嚣之后,适时给自己找一个安静之所,不论是寻一块山地、一方田园,还是找一处湖畔、一角校园,将自己的身心投入大自然怀抱,与山川树木为伴,与清风花草为舞,这样不仅能获得格外的轻松感、愜意感,而且还可以使内心得到沉静,使所学所知得到过滤,在与大自然的交流中获得灵感,迸发出思想的火花,从而赋予这段时光更高的生命价值。

古今中外,人类历史上那些古圣先贤、思想大师、科学巨匠和文坛泰斗,他们成就的伟大业绩,可以说,无一不是在他们独处的时候取得的。这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

正因如此,中外哲人们对独处的体悟,发人深省。我国古代庄子就说,“独来独往,是谓独有。独有之人,是谓至贵。”就是讲独处会让一个人变得出众,而不是合群。哲学家叔本华也说过,“只有当一个人孤独的时候,他才可以完全成为自己。谁要是不喜欢孤独,那他就是不热爱自由,因为只有当一个人孤独的时候,他才是自由的。”独处而自由的人,才是愉悦轻快的人,才能成为创造力迸发的人。著名文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海明威曾经谈到,“写作,在最成功的时候,是一种孤寂的生涯”,他说“作家的组织固然可以排遣他们的孤独,但是我怀疑他们未必能够促进作家的创作。一个在稠人广众之中成长起来的作家,假若他确实不同凡响,就必须天天面对永恒的东西,或者面对缺乏永恒的状况”。可见,独处对高水平创作是何等重要!

当然,选择适当独处,并不是说,人要完全与世界隔绝,与大众隔离,与集体隔开,而是让自己有一些时光,静下来不被他人打扰,让自己走向自己的内心,倾听心灵的声音,变得更加成熟和强大,变成一个不一样的更好的自己!

 

冲向光明

光之于人,譬如生命之于人,实在是太重要了。

太阳之光,给人以能量。春天的阳光,温暖和煦,如同母亲亲切的怀抱;夏天的阳光,热情似火,如同父亲有力的臂膀;秋天的阳光,金色满途,如同爱侣甜蜜而温馨;冬天的阳光,惠风和畅,如同大地孕育着新的生机。

月亮之光,给人以慰籍。玄月之夜如诗,半月之夜如画,满月之夜如歌。静静的夜里,仿佛听见月光在青荷上的流声,看见月亮洒满人间的清辉。月光像琴师,让人间变得优雅娴静,月光像催眠师,把人间带入香甜的梦境。

思想之光,给人以指引。徜徉沉封的书简、浩繁的典集,陶醉流传千古的哲思,口口相传的谚语,领略脍炙人口的箴言、耐人寻味的经文,无不令人赞叹,古代先贤、历代哲人、人类大师们的精神瑰宝,像长灯,像呐喊,像牵引,穿越时空,穿越灵魂。

烛火之光,给人以浪漫;火炬之光,给人以奋进;萤虫之光,给人以希望;星汉之光,给人以梦想;爱情之光,给人以芬芳;自由之光,给人以新生。         

难忘的狗

社会上许多人养狗,缘于狗比较通人性,能成为人类的朋友。生活中常常看到过,温良可人的狗有之,顾家守望的狗有之,以身护主的狗有之,忠义殉道的狗有之。有时,一些狗的惊人之举,真的会把人感动到首肯涕零。

前不久回乡,与朋友顺道去参观中国印山。那天下着雨,一行人打着伞从山下拾级,弯弯绕绕地朝山上走去,半走半停地听着讲解印山的故事。走到半道,发现一条黑色的小狗,一路上跟在身旁。他时而走在前引路,时而走在旁侧听,时而穿过道旁林草,时而从石缝洞间钻出。走着走着不时回头看着一行人,时而摇摆脑袋甩去头上的雨滴,非常伶俐可爱的样子。

我们沿着一个近似弓字的山形走下山来,这只小狗一直陪伴着,寸步不离。当地陪同的人说,小狗应该是附近村子里的,附近这村子叫做“金龙村”。下了山来,只见小狗自己静静的走开了,我们一行人言语中也给他道了别。可等我们几人在印山前门口,站在台子上合影的时候,他冒着雨又从那边跑过来了,来到我们面前蹦蹦跳跳的,兴奋至极的样子。我跟拍照的人说,定要把这只可爱的小狗留在照片中。

说起中国印山,是后来取的这个名。相传舜帝南巡时到过这。这里山形奇特,地貌杰出,生态如墨,纵眼望去,田园阡陌,民居独特,产业兴盛,百姓和乐,有如桃花源地。匠人们把中华历代朝庭的大印,都刻在了石壁之上,通过观赏一杦杦代表最高权力的印章,不竟让人想象着中华民族一路走来,筚路蓝缕,披荆斩棘的艰辛,感受着从古以来最高权力接递传承的轨迹,追忆改朝换代之时的腥风血雨,励精图治之时的国泰民安。

在下山处,有一方石头上刻着这么两行,“什么也别留下,只留下脚印;什么也别带走,只带走印象”。确实的,雨中观印山,有一番别样的感觉,带走的印象也是深的,特别是那条黑色的小狗,如同老朋友一般,自然也留在了生命的印记之中。           

与先人对话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到了。年复一年,回到家乡,感觉山上要扫的墓越来越多了,村子里原来熟悉的老面孔却越来越少了。曾经领着我辈上山扫墓的父辈们,而今基本上都已睡在了山上,轮到我辈带着下一代去给他们扫墓了。这就是残酷而又令人无可奈何的事实,面对它还是回避它,都是如此。

遥想小时候,我们是在父辈们的怀抱和呵护下长大,也是在他们的目光中走出村子里的。在反反复复的岁月里,恩也好怨也吧,情也好仇也吧,现在统统都是时空中的云烟。过去看来多么大的事情,怎么难过的坎儿,经年累月之后都已烟消云散。现如今,父辈们一个个都静静的躺在了山坵,要么是成了一堆堆荒冢,要么被荆棘藤蔓覆盖着躺在地下。

人生苦短,一岁一枯荣,这的确是条有去无回的路。不管背负多重的行囊,到最终啥也带不走,没有什么东西是真正属于自己的。如果人早早就深暗这个道理,就会在一路上减少很多纠纷、很多麻烦、很多负累。到头来,剩下的唯有清风与明月,柳绿与桃红,寒暑与星辰,在大地之上不停地轮转,在山冈之前万载千秋地呈现。

曾经对叶落归根的涵义,似懂非懂的,因那时还小还很年轻的缘故。而当父辈们一个个都快走完了的时候,当在外谋生的人快要寿终正寝的时候,才真正理解,原来终点依然是在起点。常言道,“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不在,人生只剩归途”。这归途的终点,竟然是在曾经出发的地方。落叶归根的宿命,自然界是如此,万物之灵的人亦然。

今年清明节这天,老家那地方昏天黑地,骤雨倾泻,闪电如虹,巨雷轰鸣,人说这是多年来清明节不曾见过的天气。待雨水间歇的一会,我们一行人,踏着泥泞的山路,真诚地去给先人们扫墓,与先人们对对话,寄托无限的哀思。相信他们在天之灵能够看见,也会听见。             

善良的风

每当清新的风吹来,我们都会欢喜这大自然的神性,她如同姑娘飘逸的发梢,如同母亲轻抚的柔指,如同情侣温馨的呢语,如同孩子甜蜜的笑靥。风过之处,就像语言一样,告诉大自然的四季轮换,传递大自然的亲切问候。    

在风中,什么时候都是浪漫的体验。你若驻足在夜幕,看那风中的彩色流岚,就像风揉碎着美丽的梦,飘浮在眼帘,点滴如斑,给人以天国的美感。你若佇立在春风,沐浴窗前的绿意斑斓,沉浸于花前月下,给人以氤氲之息环抱的人间。你若徜徉在坡园,极目瑟瑟秋风,感受那金黄的夕阳,摇曳的树枝,醉人的秋意,黄灿灿一片把人间点缀得流光溢彩。

自然之风如此可人,她总是发端于无形,可远可近,给人类以善、以美、以真。你看她不畏严寒,让飞雪飘飘洒洒;她不惧冰坚,把千里冰封消融化解;她不弃荒野,使蛮荒的大地长满绿色。她不辞劳苦,吹过四季,吹过昼夜,吹过南北东西,吹过山川河海,带给人类不同的颜色,不同的惊喜,不同的精彩。

而今这风,是如此之好,如此之正,她感染了人的社会,感染了人的心性,感染了人的风气。她透过人的肌肤,侵入人的思想,影响人的言行。她让污秽的角落不再有臭气,令丑恶的灵魂不再是障气。不要太久,不要太难,朗朗乾坤,必是海晏河清。

天人相应

人类是大自然的骄子,每个人却是天地间的过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大自然赐予人类的一切,呵护人类生存,助力人类成长,总是无声无息,默默付出。

大自然用她的形象惊艳什么,给人类以美的幢憬。见过万里晴空,一尘不染;见过红霞满天,艳丽似火;见过七彩祥云,长虹贯日;见过夕阳西下,余辉若金。见过数不胜数的神奇天象,大自然在与人类分享这些美景的同时,传递给人类的是吉祥,是温馨,是热情,是爱意。

大自然用她的语言交流什么,给人类以新的生机。你看风起潮涌,浪涛声声,这是大海泛起的柔情;你看春暖花开,鸟鸣翠柳,这是春天里派来的使者;你看翠竹拔节,草儿冒尖,这是大地展示向上的力量;你听飞燕呢喃,雀声如琴,所有的这声响、那声响,无不是大自然的语言,大自然的心声。

大自然也用她的不安警示什么,给人类以鞭策。狂风骤雨,电闪雷鸣,是她的怒号;地震海啸,龙卷风起,是她的怒吼;海潮变红,赤野千里,是她的怒火;洪水肆虐,山火蔓延,是她的无惧。一切的天灾,很多都由人祸酿成,恶念恶心恶行,惹怒了的大自然,必然遭到她的无情报应。

人类与自然相伴相依,人是渺小的,不能有任何骄情,更不容丝毫的放纵,爱大自然,像爱母亲一样;爱大自然,像爱自己的眼睛。珍惜大自然传讯的每个信息,用心去感知她、领悟她,与她心息相通,灵感相连。做大自然的赤子吧,感激感恩,敬畏顺应,方能把她的美好世代相传。

           

                      

下雨的时候

下雨,是习以为常的自然现象。人是一边看下雨,一边长大起来的。因此,下雨即是人生,人生离不开下雨。观日出江花,是一种美妙心情;看微风细雨,也是一种深情体验。

把下雨比做下甘霖,可想而知此时的雨水,真的是贵如油。在绿洲旱成荒漠的原野上,下雨是一个渴望;在万顷碧绿被晒成枯萎的农田上,下雨是一个企求:在酷暑灼烧难当的社区里,下雨是一个福音。历史传说大禹治水的有之,但传说更多的,是天子率百官求雨的故事,足见在靠天吃饭的农耕文明里,下雨的时候,就是上天送丰年、送福气的时候。

下雨的时候常常与浪漫美好连在一起。雨是大自然给人类的恩物。微雨像薄纱轻幔,含情脉脉地随轻风飘来飘去;小雨如远处传来的琴弦,低吟浅唱地来回徘徊;大雨仿佛珠玉落子,潇潇洒洒地梳洗万物;暴雨恰似天降急行军,酣畅淋漓地给大地清凉一片。不管何时,是雨中看雨,是雨外看雨,哪怕是与雨同行,都是难忘的经历。

下雨也给人类带来复杂的心绪,自然而然把心灵深处的事物勾起。雨是连通天地人的媒介。在人类的视角里,下雨的时候,从天而降的不是雨,是一幅诗情画意,是一番往昔岁月,是一种万缕浓情。睹物思人,雨线相牵,那是一种记挂、回忆、怀念。不论是“巴山夜雨涨秋池”,  “雨打梨花深闭门”, 还是“落花风雨更伤春”,这雨是一种深情的寄寓、思念和告白。雨与人的这种情感,可以说,上连千古,下接万年。

下雨的时候,有人去雨中慢步徐行,  有人往能躲雨的地方飞跑,有人则朝心里最深处走去。不同的人,在此时此刻,都会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收获,不同的希骥。

            

独美江色

公元二零二叁年春,本人在海南广场第十八层楼办公,办公室东窗,正对着南渡江。凭窗纵望,居高临下。流光溢彩,黛绿霞飞。动静有致,斑驳陆离。目光所及,万象一新。览物之情,心旷神逸。

远眺沿江两岸,近则绿树成荫,房屋点缀,路面如带,铺成荫簇,车辆鱼行,人影似蚁。此情此景,感怀尘世沧桑,人事忙闲,穿梭来回,生计驱驰。远则高楼林立,拔起对岸,茫茫无际,氤氲可现,江堤一线,绿色如翠,延展两端,通达至远。

更有江色,七百米阔。柔水细浪,波光滟影。两岸流彩,畅流南北。飞桥横跨,东西相接。红日映水,江花胜火。风雨骤起,江上郁沉。雨后斜阳,彩虹隆空。白鹭飞腾,鱼跃江鳞。此时此刻,感叹天公造物,万类有灵,敬畏顿生,相伴相随。

江中心岛,碧草如茵。杂树夹生,草长莺飞。似舟上溯,奋楫争流。春和景明,舟月生辉。夏洪漫涨,若现若隐。秋高气爽,白絮徘徊。冬而无冻,暖气潮涌。心舟长春,水天一色。幸临此方此地,喜而不语,乐而忘忧,消疲解困,天人化一,无我无形。

今登高瞰江,江色照人,寄寓宏意,血脉义理。上善若水,唯利万物。春水鸭知,一元复归。高下相形,远近有别。逝水时光,斗转星移。江色独好,人间长存。世事无常,云淡风轻。念兹在兹,人天相应。他时别离,志以告慰!

 

不一样的秋韵

此时的北国,已经是金秋了。虽然远隔千里,也仿佛目睹到那漫山遍野,城市乡村,都沉醉在了五彩斑斓,浓情秋意。想起“入目皆秋色,满心尽欢喜”,曾是我见过的一番景象,更是我眼下追踪的难忘回忆了。

处在南国的海口,每年的秋天来得更迟些。在这里,浩荡的南海,高远的蓝天,明媚的阳光,白净的柔沙,温润的椰风,如茵的碧草,像一幅自然画屏,绘在这方时空一般。年年逢秋,不仅不觉得有什么不好的地方,反倒觉得相对北方淡雅了许多,而淡雅正是我血脉里喜欢的东西,于是就选择这里作了余生栖息之所。

这里,秋给大自然上色,总是那样轻盈雅致,无声无息,潜移默化。在秋之海口,阳光柔和中透着亮色,不是刺眼夺目的那种;草木绿色中泛起浅黄,不是黄灿灿醉人的那种;天空蓝韵中飘逸云丝,不是深邃肃然的那种。海口的秋好,还在于梦幻多彩的晚霞,柔软抚岸的海波,温情清亮的河水,拂面和煦的轻风,动人心弦的鸟鸣。

不论是来到夕阳斜照的树下,还是半躺在宽阔惬意的草坡,此时聆听落日西沉之声息,作别西天逸飞之云彩,可想心境之美妙,是一种无言的特别。若纵望秋意如酒的田园,远远延展的田塍,农人辛劳的背影,耕牛回归的路上,和满园洒辉的暮色,皆是映入眼帘的诗情画意。若抬头迎面,那南飞雁带来北国的问候,秋风捎来他乡的讯息,此刻不妨与蓝天对话,蓝天会送给你云彩;不妨与秋风相拥,秋风会亲吻你的脸颊。这里秋天的草味更浓,花色更艳,瓜果更香,四季中更甜蜜芬芳,沁人心脾。

今年海口的秋天,是不同寻常的。到处有被摧毁过的痕迹,满眼尽是蹂躏过的秋色。一览无余的断枝败叶,风来瑟瑟,再也没有往昔那般繁荣。这是不久前百年一遇的“摩羯”台风过后的惨状。再看看,到处都是抗灾的人群,他们来自四面八方,来自各行各业,忙碌不停正投入到战斗一线。像挺拔䇄立的椰树一样,到处都是挺拔不倒的意志和精神。今年海口秋之美,就美在这里,这是别样的秋韵,更美的秋景。

主编:罗永松

 

热门推荐
热点视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