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记者 周锐 通讯员 王微 徐防震
湖北省浠水县竹瓦镇石佛村地处丘陵山区,不仅土地肥沃,而且林业资源丰富,茂林修竹、山青水秀、风光旖旎,宜居宜业。在石佛山脚下的一片缓坡地上,只见一排排钢架上的菌棒错落有致地排列着,300亩香菇大棚在阳光的照射下格外耀眼,这就是浠水县福欣食用菌种植基地。
2018年6月,她联合6位乡亲,成立了“浠水县福欣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在她丈夫周浩的帮助下,又追投100万元,种植香菇15万棒,带动当地贫困户43户,当年平均增收2000元左右。
周浩的父亲(今年92岁)抗美援朝老英雄仍在香菇基地劳动
种香菇需要特别精心,温度、湿度都要掌握好。2017年创业之初,由于温度掌控不到位,第一批菌棒全部无缘无故霉烂了,损失惨重!想起丈夫周浩下海从2004年回村养猪创业成为千头大户,到2010年累计亏损150多万元的教训,陈新凤痛定思痛,决不能让悲剧重演。为了香菇种植不再出现闪失,她从早到晚扎在大棚里潜心研究,种植过程中遇到了技术难题,便查找资料、找书籍、找专家咨询。还不惜重金从随州聘请高级技术员刘勇到现场驻场指导。功夫不负有心人,不到一年时间,她种的第一批香菇出棚了。
经过2018年合作社生产销售过程中积累的经验,以及专家论证和数据显示,该合作社所处的地段非常适合种植香菇,以及在市场的销售中了解到香菇的市场需求量很大,香菇的市场是供不应求,鲜香菇的市场更是有很大的需求空间,年内鲜香菇发展很难饱和,经过石佛村委会和合作社成员反复讨论,报县农业农村工作局和市食用菌专家多次讨论,通过市场综合分析和风险评估,认为该项目的可行性很强。另应市场合作方盛百客、洪都购物广场、浠水商场、大润发等本地各大超市要求,扩大规模,分春、秋两季生产,填补当地市场鲜香菇的空缺。
到2019年,建冷库需23万,政府及时补贴了10万元,陈新凤深受鼓舞。建烘干车间、冷库、储存车间等500平方米,场地400平方米,建大棚基地300亩,30个大棚20多万菌棒,与100户精准扶贫对象签订了劳务协议,每户创收1.2万元。2019年合作社产值210万元。到2020年实现总投资350万元,建大棚面积12000平方,生产直径2.1cm的菌棒30万棒,每棒除去成本及工人工资可创收8-10元,年纯利润可创200万元。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造成今年上半年直接经济损失170多万元,通过政府商务平台销售了一些挽回了20多万损失,冷库里还积压了100多万元的干香菇,但在疫情期间,仍为当地农民提供了100多个就业岗位。
当时许多记者、有关单位领导到现场看到石佛村福欣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的300亩花菇进入收获季的场面,合作社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组织劳力有序采摘和储藏花菇。
韦春华是竹瓦镇石佛村三组贫困户,她在疫情香菇采摘期间一直在基地采摘花菇。除了贫困户,基地还吸纳了一些村里原本打算外出务工的人员。石佛村二组村民南国容以前一直在天津打工,受疫情影响,她选择到基地务工,不仅有收入,还能照顾家里的孩子。
陈新凤告诉记者,受疫情影响,基地花菇的采摘期推迟了一个多月,期间还因抑制花菇生长损失菌棒一万多株。随着疫情形势持续向好,陈新凤开始组织基地务工人员收获大棚里成熟的花菇,同时落实好疫情防控各项措施。
陈新凤告诉记者,受疫情影响,基地花菇的采摘期推迟了一个多月,期间还因抑制花菇生长损失菌棒一万多株。随着疫情形势持续向好,陈新凤开始组织基地务工人员收获大棚里成熟的花菇,同时落实好疫情防控各项措施。
陈新凤说:“目前最大的困难就是香菇出不去,超市的购买力太低了。”
花菇(香菇又称花菇)滞销,只有保鲜冷藏和烘干储存。陈新凤的丈夫在疫情期一直在基地负责搬运和储藏花菇。陈新凤丈夫周浩介绍,库存保鲜的每天有几千斤,烘干的有一万多斤。
陈新凤说:“现在只能等待时机,该储存的储存,该保鲜的保鲜,等疫情过了再做打算。”她接着说:“无论结果怎样,我们都要感谢县扶贫办、农村农业工作局以及镇、村有关领导的大力支持。我们会全力以赴,做好香菇疫后生产和销售工作,决不辜负乡亲们的厚望。”
陈新凤的丈夫周浩告诉笔者:“要确保一年四季有鲜香菇出售,首先要对大棚进行改建,建立四联棚现代化的模式,建设有自己的生产菌种的车间,同时,继续争取政府政策和资金上的大力支持,把福欣香菇基地做大做强,努力争创市级、省级龙头企业,让更多的乡亲从中受益,为地方经济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