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地方资讯

加强农村水利建设 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浠水县水利和湖泊局改革发展纪略

2021-01-19 20:08:30 来源: 中国新闻杂志社 作者:
摘要: 本网记者:周锐 通讯员:杨晓勇 浠水,闻一多故乡,自古人杰地灵、钟灵毓秀、物华天宝,地处鄂东中部,东近蕲水,西有巴水,长江流经西南,策湖、望天湖濒临长江之滨。浠水县境内雨水充沛,

 本网记者:周锐   通讯员:杨晓勇

 浠水,闻一多故乡,自古人杰地灵、钟灵毓秀、物华天宝,地处鄂东中部,东近蕲水,西有巴水,长江流经西南,策湖、望天湖濒临长江之滨。浠水县境内雨水充沛,气候宜人,水资源总体较为丰富,但分布时空不均,年际差别较大,季节性多水和季节性缺水的矛盾极为突出。浠水是农业大县,水利大县。近年来,浠水水利工作在各级各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坚持项目拉动、投入支撑、建管并重,防洪、抗旱、节水、治污等工程体系日臻完善,水利防抗能力显著提升,水利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周1.jpg

水利建设不断巩固和发展民生,人民群众从水利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

——“十二五”励精图治,水利工程体系日臻完善

“十二五”期间,我县依托国家、省市水利发展规划,紧贴县情民情,累计投入资金4.98亿元,先后解决60多万人口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农业灌溉用水系数提高到0.47,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统计恢复库容8176.4万立方,恢复灌溉面积24.3万亩,实现新增粮食产量1535万公斤,新增产值2528万余元。茅山港、株林河重要河流防洪能力和景观功能大步提升,“一河两岸”片区防洪与景观工程建设打造了浠水城市新名片;投资3.2亿元建成鄂东第一单体饮水工程白莲河大水厂,实现与城区、乡镇管网对接供水;二、四级电站通过增效扩容改造,发电效率提高30%。五年来,全县累计投入水利设施维修养护及生态整治资金3.2亿余元,维修改造各地小型水利设施900多处,整修农村生态塘堰7000余口。通过实施以上项目,湖区治涝能力得到明显改善,山丘区抗旱标准得以较大提高,沿江沿河抗洪能力进一步增强,农村安全饮水达到安全或基本安全标准,群众幸福感明显提升。

周2.jpg

——“十三五”承前启后,重大项目建设交相辉映

进入“十三五”发展新阶段中央和省市各级水利决策部署释放出强烈的政策信号,县委、县政府持续发力,紧盯兴水惠民目标,坚持项目驱动机制,不断优化工程布局、强化项目监管,团结带领全县人民掀起了水利建设新一轮热潮。

周3.jpg

2016年以来,全县累计投入资金14.32亿余元,先后实施了8大类水利重点工程,取得了显著的工程效益。特别是2018年水利争取国省专项水利资金2.7亿元,位居全省县级第三、全市第一;2019年当年完成中央预算内投资4.6亿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58.6%,水利县级配套投入2.75亿余元,整合社会投入19.367亿元,创历史新高。

着力补齐农村水利工程短板。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聚焦全县农村抗旱、灌溉、蓄水能力不足的问题,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密集调研农村水利工作,直面基层水利短板,县“两办”印发《浠水县2019-2020年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施方案》,县政府常委会研究确定农村水利建设工作目标,吹响了提振三农、大干水利的集结号。

周4.jpg

围绕“到2022年抗旱期间,主渠道的放水流量达到设计峰值,有效灌溉面积扩大到50万亩以上”的工作目标,县政府下达了去冬今春农田水利建设目标任务,地方财政整合资金1144万元,水利部门争取专项资金3865万元,计划完成城新支渠、等堰支渠、东河支渠、汪竹、易三支渠、白洋河支渠(含黄松、黄团支渠)渠道硬化及清淤去卡65.1公里;完成西干渠首尾段渠道硬化衬砌21.8公里。

周5.jpg

镇村工程方面,全县整合资金1亿元,其中县政府配套4000万元,计划新建农村塘、堰等水源工程109处,改建1872处,对35条乡镇支渠进行清淤改造和硬化衬砌,其中清淤疏浚183.5公里,护砌衬砌116.5公里。

周6.jpg

目前,新改建农村塘、堰等水源工程已按照计划工程量全部完工,正在统一验收结账。县管六大支渠、乡镇支渠清淤改造和硬化衬砌工程以乡镇为单位,正在组织财政评审,4月底全面开工。

中小河流防洪及生态功能显著提升。争取投资4.3367亿元,先后实施河道治理项目7个。其中浠水干流兰溪至清泉段、清泉段、巴河干流浠水段等入江重要支流治理项目3个,中小河流治理工程项目4个。治理完成河长62公里,护坡护岸50公里,新改建涵闸79座,生态绿化8万平米;中小河流防洪标准达到10年一遇,重要支流浠水河、巴水河防洪标准达到20年一遇。目前已完工项目6个,完成投资4.1亿元,巴水干流(浠水段)防洪治理工程正在加紧施工。

周7.jpg

2018年,县委、县政府充分发挥水利专项资金的杠杆作用,撬动社会资本投入26亿余元,政府投入项目征迁资金22亿余元,启动实施浠水河生态整治PPP项目,计划用三年时间实现浠水河城区段防洪、生态、景观和城市品位全面提档升级。目前工程正在全面推进。

周8.jpg

一外排能力建设进一步打牢湖区防抗体系。投资1.176亿元,启动实施了策湖泵站、望天湖泵站更新改造工程和策湖二站新建工程三个外排能力建设项目。“两湖”泵站更新改造工程已于2019年汛前完工运行,排涝效益提升20%以上;策湖二站新建工程完成投资约5800万元,计划在2020年汛后全面完工。项目完成后,策湖片区排涝效益将得到全面提升,每年直接减灾效益780万元,并逐年递增。

周9.jpg

渠道抗旱工程“中梗阻”问题得到明显改善。连续实施了3期白莲河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共计争取国省资金1.016亿元,地方配套投入2900万元,完成渠道整治衬砌76.8公里,新改扩建抗旱工程设施369座(处),拆除重建管理用房8处。在2019年度抗旱工作中,经过续建配套的东西干渠和五大支渠发挥出明显效益,灌溉效果达到20年之最。其中,东干渠灌溉输水流量14立方米每秒,西干渠灌溉输水流量15立方米每秒,为近20年灌溉流量最大的一年;东干渠尾水已放至散花镇越峰村2组,为近20年有效灌溉距离最远的一年;西干渠尾水于816日上午到达巴河镇长江村四方塘,在旱情比去年严重的情况下提前两天到达四方塘,是近二十年来输水速度最快的一年。

周10.jpg

目前,我县白莲河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2019年度项目已完成招标及财政评审工作,项目批复投资3865万元,正在组织进场施工。

城乡一体化供水格局初步建立。围绕“两骨干、一对接”的城乡供水一体化新规划和安饮巩固提升目标任务,不断优化完善饮水工程布局,累计投资1.227亿元,解决37234名贫困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巩固提升受益人口8.58万人;实施完成19个单村饮水工程;完成中小水厂改造9座;建设乡镇供水增压站54个;实施完成散花至兰溪主管网对接工程;延伸铺设镇村管网591公里,40万农村居民喝上安全水、放心水。目前,全县农村自来水覆盖率达87.5%,水质合格率达70%以上(省定65%以上),农村自来水入户率达70%并呈逐年提高的趋势。依照国家农村饮水安全评价准则,结合“水质、水量、方便程度、供水保障率”四项指标识别,全县农村饮水已达到安全或基本安全标准。

2019年,全县进一步聚力推进安饮巩固提升,下达年度投资3141万元,完成23.75万安饮受益人口巩固提升。目前已实施完成散花滨江水厂至策湖支管网建设工程;巴河片区管网与黄州三水厂正在进行供水对接;散花董河等9座中小型水厂改造工程和新建、改造山区52个单村小型饮水工程正在扫尾。

全面补齐中小型水库安全运行短板。2012年以来,我县有8座小(1)型、47座小(2)型共计55座病险水库分批次纳入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计划,完成投资9066万元,恢复总库容2627.93万方、兴利库容1708.3万方 、调洪库容714.39万方;防洪保护下游人口9.362万人;恢复下游农田灌溉面积8.76万亩、耕地7.951万亩,养殖面积14万亩。

2017以来,我们积极对接东部旅游开发建设,县政府投资2600余万元,我局作为项目业主单位,组织实施完成黄溪冲新建水库工程,为改善绿杨、三角山片区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打造乡村旅游经济增长极奠定了基础。

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助力“三农”发展。十二五末期以来,我县依托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基本县项目和农业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围绕“山水林田路一体”建设思路和支持农业特色产业、扶持扶贫基地建设目标要求,共计完成投资8171万元,惠及全县55个村、30多个农业特色产业农业和扶贫基地,改善灌溉面积近8万亩。其中,2018年度农业高效节水改造项目完成投资1371万元,重点针对全县各乡镇建设规模大、基础好的猕猴桃产业基地进产业配套支持,涉及巴河、丁司垱、蔡河、竹瓦、清泉、散花共6个乡镇11个村,完成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004万亩,为乡村产业扶贫、经济振兴增添了“水动力”。

发挥移民资金效益发展库区经济。围绕移民安稳致富工作重心,累计发放原迁移民直补资金2900余万元、库区群众粮食补贴资金742万元,开展移民技能培训2206人次;投入移民资金1.4亿元,实施移民后扶项目531个,解决了近20万人的行路难问题、8万多亩农田的灌溉难题,改善了5000多人的饮水条件和5万多人的居住环境;大力扶持库区和移民安置区优势产业开发,扶持农业特色产业基地7大类、约4000亩。目前,这些产业基地已初具规模。

2019年全县机构改革库区移民工作并入水利职能后,我局严格落实移民政策,当年组织发放原迁移民直补资金334.56万元;拨付库区粮食补贴106万元;拨付各类项目资金3343.635万元,当年下达计划项目142个,已完工107个,完成验收90个;组织举办了5期移民培训班,培训人数130人;移民农业实用技术培训4期,培训人数400人。解决了15000人的行路难问题、5000多亩农田的灌溉难题,扶持特色产业 8个,改善了6000多人的饮水条件和3.8万余人的居住环境。2020年度,省下达我县移民专项资金3136万元,其中2020年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基金1137万元;2020年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资金1999万元。该两个项目规划工作正在编制中。

全面提升小水电安全运行及效益发挥。投资约1.53亿元,实施完成胡家坪、长流湾两座拦河闸除险加固工程,二、四级电站防洪抗旱及生态水源调节能力得到显著提升;投资3558万元,先后对白莲河二级、白莲河四级、白洋河、寡妇桥、徐家咀、乱石河、牛头、龙潭冲等8座小水电工程进行增效扩容改造,装机增加容量1960千瓦,多年平均增加发电量947万千瓦时,多年平均增加发电收入251.1万元。电站发电运行实现微机监控和自动化,基本实现少人值守目标。

——“十四五”谋篇布局,全面补齐农村水利工程短板

全县上下从多年来的水旱灾害经验教训中,已经深刻认识到,水安全保障和水生态修复,是重大民生问题,也是保障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县委、县政府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精准把脉水利,直面发展短板,结合水安全保障、水生态提升目标,谋划了八大类21个水利重点项目,总投资计划152.9亿元,计划争取国省资金27.522亿元。其中:

河道治理计划实施浠水河流域水利综合治理等6项工程,总投资计划30.8亿元,争取国省资金3.87亿元;蓄滞洪区与民垸建设计划实施浠水县策湖、望天湖流域排水沟港整理两项工程,总投资计划3亿元;泵站更新改造类计划实施浠水县小型排涝泵站改造工程,总投资计划5亿元,争取国省资金4.5亿元;水库湖泊治理工程类计划实施浠水县中小型水库生态清淤及主要湖泊生态清淤两项工程,总投资计划10亿元,争取国省资金9亿元;水资源配置类计划实施浠水县白莲河灌区现代化升级改造和浠水县中型灌区续建改造两项工程,总投资计划20亿元,争取国省资金9亿元;农村饮水安全计划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和城乡一体化水厂建设两项工程,总投资计划3.5亿元,争取国省资金2.8亿元;水资源与生态保护计划实施浠水县策湖片滨江湖泊连通等7项工程,总投资计划57.6亿元,争取国省资金52.46亿元;水土保持类项目计划争取国家资金10亿元。

通过规划实施以上项目,有针对性地补齐补强水利基层短板,水利工程防抗、生态、体系将进一步完善,长江干支堤防防洪能力、大型泵站外排能力、中小河流防抗能力将获得显著提升;农村饮水安全进一步巩固,生态水系得以基本梳理贯通,农村沟塘环境得到根本性整治,水源地工程基础不断加强,水土流失得到持续治理巩固,人民群众将从水利建设成就中获得更多幸福感。

贯彻国策持续治水管水兴水,县域经济发展从水利建设中获得了强大助力

在多年的水利建设实践中,全县上下不忘初心、团结奋斗,各级水管部门担当作为、求实奉献,推动水利建设不断巩固和发展民生,县域经济发展从水利建设中获得了强大助力。

——发展水利民生,必须坚持投入支撑

项目建设,是水利发展的生命力。“十三五”以来,县委、县政府坚持把水利建设和交通、教育、卫生等民生工作纳入政府履职重要任务清单,作为巩固和发展民生的头等大事来抓,坚持项目拉动、投入支撑,集中民智民力,利用政府资金配套以及引导民间资本和群众投工投劳折资近30亿元,推动农村安饮、入江重要支流治理、外排能力建设、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以及河湖生态治理重点工程全面实施,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维修管护投入逐年增长,为稳步提升基础水利防抗能力奠定了坚实基础;特别是2018年以来,全县分三个年度投入水利“补短板”工程地方债券资金8634万元、水工程征地拆迁资金近3000万元、水利项目前期工作经费300余万元、重点河湖库保护规划编制及划界确权资金1100余万元、小微水体整治资金8000余万元、冬春农田水利建设配套资金1.0亿元。大力度的水利投入,为水利工程建设提供了强大的资金保障。

——服务水利发展,必须强化政府主导

一是高位推进水利项目谋划立项。坚持大员上阵,主要领导多次组织团队向上协调,积极争取各级各部门支持浠水水利项目建设。二、四级电站拦河闸维修改造项目立项得到了水利部原副部长矫勇同志的大力支持;十三五规划项目谋划进规进库得到省水利厅主要领导高度重视,亲自听取浠水水利工作情况汇报争取帮助落实规划项目进笼子,审批项目早开工;省安饮办主要领导多次亲自出面到省发改委协调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建设及巩固提升相关工作,力所能及地提供资金扶持。二四级电站拦河闸、长江三峡后续处理长江崩岸治理工程立项得到长江委的大力支持;领导重视、部门支持,为浠水水利建设增添了源源不竭的发展后劲。

二是全面优化水利项目建设环境。县四大家主要领导亲自带队,开展形式多样、主题突出的水利调研工作,为水利项目建设作部署、破难题、抓推进。在策湖二站新建工程建设上,散花镇政府组建征地拆迁及协调专班,整合投入资金1200余万元,按期完成施工征地拆迁,确保项目如期推进;在巴河干流治理等重点水利补短板项目上,组织巴河镇政府、国土、林业等部门,解决土石料供应难题,协调征地拆迁工作;在长流湾、胡家坪拦河闸以及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上,组织镇村及公安部门协调解决施工道路,严厉打击强买强卖、干扰施工建设行为,确保了项目建设有序实施。

——加强水利监管,必须遵循生态优先

全县上下严格遵循生态优先发展战略,结合水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把实施河湖长制工作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生态环保思想的重要载体和解决复杂水问题的制度创新,境内49条河流(段)、27处重点湖泊、67座中小型水库纳入河湖长制管理,建立县、乡(镇)、村三级河湖库长及部分县直部门为联系单位的组织体系。

各级河湖库长聚焦管“盆”护“水”,领衔履责,建立近期与长效管护相结合机制,严厉打击影响“盆”“水”的等各类违法行为;投入资金1150万元,组织编制“一河(湖、库)一策”,完成河湖库划界确权工作;投入资金200万元,筹划建立“河长通”信息平台建设;全县各地投入岸线保洁、湖港清淤、水域整治等资金8000余万元,持续开展碧水保卫战“迎春行动”“清流行动”“周末清河”“示范河湖库”等专项行动,全面开展小微水体河湖长制工作,河、湖、库、港沟、塘堰“乱采、乱占、乱建、乱堆”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今年3月疫情防控形势趋稳以来,全县围绕建设幸福河湖目标,深入开展河湖库“五清”行动(清理岸线垃圾、清理水面漂浮物、清理沟渠淤塞、清理非法排污、清理岸线建构(筑)物),通过实地巡查全县水域岸线,建立问题清单,制定工作要点和实施方案,下达问题交办函,坚决扛实生态治理责任,农村水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群众生态环保意识明显提升。

面临的主要问题和需要支持解决的事项

多年来,水利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做了很多积极而富有成效的工作,但是也面临着很多困难和问题。

——体制机制不畅。从自身来讲,水利基层单位特别是供水局、河长办、乡镇水利站等部门编制人员不足,基层管理力量薄弱,工作质效难以保障;从工程管理体制来讲,全县绝大部分水库、湖泊、塘堰实行的是镇村粗放式管理,不合理、不合法的养殖合同和污染养殖行为,对乡村生态文明建设造成极大损害,一些重要的水利工程设施灌溉、蓄水和生态功能削弱,经常性发生水资源调度矛盾。

——建设环境不优。水利工程直面镇村,涉及范围广,协调部门多,建设周期长。在实际工作中,少数地方认识不高,在项目拆迁,水、电、路施工条件和周边协调方面力度不够,导致项目进度不快、形象不佳。

——地方投入不足。由于国家和省对重点水利项目实行的是“国省投入为主、地方配套为辅”的模式,很多水利民生工程需要地方配套投入。近年来,我们争取了策湖二站新建工程、巴河干流防洪治理工程以及小型病险水库工程等重点水利补短板项目,大投入必然需要大配套,但由于地方财力不足,配套资金难以足额到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程实施。特别是2020年省级没有安排我县农村安饮专项资金,一些急需实施的安饮巩固提升工程还没有落实资金渠道。

为妥善破解发展难题和体制机制障碍,我们建议:

——强化水利重点项目县领导“领衔负责”机制。由于水利工程建设覆盖面广、涉及地方政府及部门协调事物繁重,为优化建设环境、统筹地方和部门职能,加强水利重点项目建管工作的组织保障,建议按照一名县领导领衔负责一个重大项目的要求,加强工作统筹,畅通协调环节,落实工作责任,优化建设环境,破除工作障碍,确保把好事办好、把实事办实。

——建立水利投入稳定保障机制。研究建立水利发展基金,每年从地方债券资金中重点保障水利重点工程项目地方配套;从地方财政预算安排水利设施维修养护资金,用于县、乡、村三级水利工程设施维修养护;每年从上年度水利工程建设缴纳的地方留成部分用于水利项目前期工作费用支出;每年要从征收的城市维护建设税中安排适当比例,用于城镇供水设施维修管护和水源地工程建设。

——建立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体制机制。建议尽快制定水利基层管理单位改革方案,进一步优化现有水利机构人员配置,加强工作经费保障,确保基层水利各项工作有人管、管得好。同时,尽快完善顶层设计,实施全县水库、湖泊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围绕人放天养、生态和谐的总要求,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和适应生态治理要求的管理制度,加强水污染整治监管,还群众一库清水,亮一张生态名片。

兴水利、除水患、助发展,是县委、县政府和全县各级各部门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全县水管各单位在县“四大家”的领导下,将继续加倍努力、克难奋进,紧抓“十三五”承前启后、“十四五”谋篇布局关键时期,一方面抓好在建水利工程推进,确保“安全、进度、质量”达标创优,另一方面抓紧谋划“十四五”重点水利项目进规进库,争取更多的大项目、好项目落户浠水、造福浠水。同时,结合“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的工作总基调,进一步争取上级支持,建立完善支持水利建设的资金配套、环境优化和安全监管相关政策和机制,进一步提升水利防抗,助力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热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