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以致用科技脱贫致富 埋头苦干发展乡村振兴
罗永松
"各位媒体朋友们先等一下,我要按时向省扶贫攻坚领导小组组长吴慕君打卡了“杨小锋边说边用手机跟人拍摄后面的背景,然后还向上级简单的汇报一下工作。事后,杨小锋笑着解释说,这是海南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吴慕君组长全国首创的打卡绝招,吴部长本人和其他领导小组成员,每天早上会在定时,定扶贫村委会的参照标志墙,用钉钉系统在全省打卡扶贫第一书记,确定每位第一书记是否在工作岗位。
杨小锋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并且光荣的成为海南三位上人民大会堂主席台领奖的代表之一,让他心情兴奋不已,久久不能忘怀。杨小锋是三亚市育才生态区那受村党委书记兼第一书记、三亚市南繁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他已回到岗位上,与大伙一起谋划今年开始的乡村振兴工作。“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我能获此殊荣并参加国家最高规格总结表彰会,近距离聆听了习总书记的讲话,倍受鼓舞。"未来,我有信心和乡亲们一起,让那受村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阔。” 杨小锋介绍说,那受村位于三亚西北部山区,距离市区约50公里,过去由于交通不便,村民很少与外界接触。在这个总人口仅2371人的黎族苗族村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却有544人,占总人口的22.9%。经过杨小锋和扶贫工作全体队员的帮扶,以及村干部的共同努力,终于取得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全村132户544名贫困群众稳定脱贫,2020年人均纯收入达18667元。
今年43岁的杨小锋,具有农业博士学位,是陕西省蓝田县人,从农村走出来的他,深知农产品对农民的意义。2006年,从华中农业大学毕业后,他从2000多公里之外的蓝田县,一路向南,扎根“南繁”,一干就是十几年。2018年初,杨小锋瞒着家人,主动请缨,别人眼中的“烫手山芋”,在他看来是践行“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的最好“战场”。“我在心里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沉下心来,想办法,做实事,带领村民共同致富,一个都不能掉队。”杨小锋说。驻村后,他一次又一次上门走访村民,摸底排查,调查了解贫困状况,分析致贫原因,将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做好做实,并及时把扶贫政策宣传到位。经过多地走访,杨小锋发现,一个“旧”字阻碍了那受村农产业发展。“农户依赖祖辈传下的经验种田,品种旧、技术旧、思维旧,跟不上瞬息万变的市场。”杨小锋说,村中耕地面积不多,而林地面积广阔,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规划发展多元化产业,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树立无数个脱贫致富的带头人,带动全村发展
杨小锋也意识到,说得再多也不如让村民们看到技术应用的好处,尝到甜头了,大家自然就会接受和重视。杨小锋首先找到的,是脱贫致富意愿较为强烈的苏祥海和苏其文。2019年,杨小锋将嫁接苗技术及移栽苗器使用技术传授给苏祥海,“过去采摘豇豆拉到镇里去卖,我用个摩托车就行,现在得用个卡车才能全部装完。”在曾经的贫困户、现在的致富带头人苏祥海家的豇豆大棚里,苏祥海说,很感激杨书记传授给我们很多技术,比如豇豆要早压苗、少浇水,植株不能太密。按照科学的方法,我的豇豆和青瓜长得好,价格比别人高出1块钱都不愁卖。从苏祥海等农业科技脱贫示范户的培育入手,通过“科研项目+农户”模式,杨小锋开展先进适用技术示范,再带动整村推广应用。
在林下中药材种植示范扶贫产业基地,橡胶树上和地下,鼓槌石斛、天门冬、阳春砂仁等长势良好,到处弥漫着中草药的芳香。杨小锋介绍,由于橡胶价格普遍走低,很多村民放弃了割胶和管理,导致橡胶林荒废。这个项目利用气候特点,为效益低迷的3000多亩橡胶林增加附加值提供了参考样板,1亩林地年收益增加了近3000元。苏其文则在杨小锋的指导下,将百香果“平顶种植”改成“垂蔓种植”,提高通风透光度;采用侧蔓留果增加产量,还将肥料从三元复合肥改为高钾复合肥,并在果地养鹅增肥,实现百香果亩产翻番,一年赚5万多元。
苏真军之所以开心,是因为杨小锋到来之后,他的生活也发生了变化。“以前,我们这里主要种植山兰稻等传统作物,大家吃饱饭都难,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今年38岁的苏真军说,2014年他家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后,他结束打工生涯,回乡学农技、种瓜菜。杨小锋驻村工作后,把先进的农技推广到山区,那受村村民种植的冬季瓜菜上市早、品质好,受到市场欢迎,苏真军得到了实惠。在杨小锋的引导和帮助下,除了冬种瓜菜,苏真军还种了槟榔树和芒果树,近几年也进入收获期,多份收入让他家于2016年顺利摘掉穷帽子。2017年,他家装修老房;2018年,安装了两台空调;2019年初,买了一辆皮卡车;2019年底,参加政府举办的技术培训,学会了开农机,又花11.5万元买了一台旋耕机。多项收入,让苏真军的生活越过越红火。
科技兴农 产业兴农
在扶贫驻村之前,杨小锋一直坚守在科研第一线。作为三亚市南繁科学技术研究院的学科带头人,先后主持和承担了多项国家级、省级项目。比如,2013年,杨小锋主持的海南省重大科技项目“主要作物南繁育制种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示范”,为海南国家南繁育种核心区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杨小锋还是海南蔬菜“产销研一体化”模式和“‘三减一循环’减肥减药减地膜生态循环关键技术研究”的提出者和践行者。他成功研发的2种热带生物降解地膜,得到农民的大力称赞。杨小锋的科研成果很多,而这些成果也都在那受村找到了产业支撑,真正转化到了脱贫一线。把科研搬到扶贫一线,杨小锋和群众的感情越来越深,反过来也让他更加了解农村需要什么,农民需要什么,为今后的农业科技创新找到了更多的选题和方向。村民们尝到甜头之后,发展特色农业产业的兴头也更高了。此时,杨小锋认识到,在扶贫项目实施过程中,既要考虑眼前,更要注重长远。针对那受村的实际情况,杨小锋制定产业帮扶三年行动计划,规划协调“短—中—长”三项产业滚动发展。“短期产业,就是发展豇豆、青瓜、黑皮鸡枞、玉豆等周期短、见效快的短期作物;中期产业,瞄准百香果、五黑鸡、黎药南药等需要进行较长时间培育的中期产业;长期产业则是菠萝蜜、槟榔、榴莲蜜等需要3年至5年培育期的经济作物,延长收益链,进而形成‘短期见成效、中期有收获、长期有保障’的产业发展格局。”杨小锋介绍。这几年来,在杨小锋的带领下,那受村整体推进“五带一自”扶贫模式,积极发展畜禽养殖、蜜蜂养殖、热作果蔬种植、食用菌种植、南药种植等产业,因地制宜构建特色扶贫产业体系,不断探索多元化产业扶贫发展方式。
发展村集体经济带动村民共同致富
采用“党支部+村集体经济+科研单位+基地+农户”模式,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在村、品牌营销”方式发展本地猪养殖产业,实现年出栏量1000头的规模,每年结算的年纯收入的60%向村委会分红,实现年收入超过70万元。在村集体经济项目大黄金百香果园,采用垂蔓种植、侧蔓留果方式种植的百香果,一个个沉甸甸,长相匀称,挂满藤蔓,只待其由青渐黄,便能采摘售卖。果园内,还套种有牧草,养殖着生态鹅。杨小锋说,去年8月份种下去的百香果,到现在已经收果7批次,光这个项目,就能给村集体经济带来30多万元的年收入。
打造农业品牌,带动全村农产品的增加值
2019年4月杨小锋以那受村委会的名义,出资注册“那受纳寿”商标成功获批,涵盖当地的菠萝蜜、槟榔、芒果、蜂蜜、五脚猪、香草鹅、百香果、黑皮鸡枞、豆角、青瓜、榴莲蜜、黎苗药等13种特色农产品。2019年8月杨小锋为那受村委会再次注册“纳寿农庄”商标,目的是开发以“山地氧吧、养生纳寿”为主题的 “纳寿农庄”乡村旅游项目,具有独特的地理、气候优势;并配套设置民宿、餐饮、骑行驿站等,同时结合现有的“隆平文化驿站”、百香果采摘、垂钓、爬山、围猎、采蜜、野炊等丰富旅游项目种类,吸引更多游客加入。创建“那受纳寿”、“纳寿农庄”农产品品牌,鼓励农民争创农产品品牌。致力于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创新为动力,以质量为核心,健全机制,优化环境,增强品牌建设能力,加快培育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质量水平较高、核心竞争力较强的知名品牌,打造“那受品牌”良好形象,激励贫困户科学种养、打造品牌、发展电商,有效对接全国消费扶贫需求,系统解决以往科技扶贫中“管种不管卖”问题。
最后,杨小锋关于如何巩固脱贫成果,有效链接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乡村讲了他的想法,他说脱贫攻坚过程中有些好的方法要继续下来,埋头苦干的精神是成功的基础,还要发现新问题及时研究对策解决,防止脱贫户返贫现象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