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大将张云逸 南征北战建功勋
罗永松
开国大将张云逸的长媳王婷,1949年在北京参军,周恩来,朱德,叶剑英等中央领导人给她们做报告。她1933年出生, 中共党员 ,1950年到广西的省委办公厅工作,1955至1978年任俄语翻译及英文教师,后在国家图书馆做副研究管员,1989年离休。2021年5月31日,王婷口述了父亲(家公)张云逸大将的云风故事。
张云逸大将通过政治谈判救出海南琼崖特委一批同志,并再次为琼崖特委和中央接上组织关系,为海南琼崖革命二十三年红旗不倒作出了卓越贡献。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以后,中国共产党派出周恩来等同志与国民党南京政府谈判,共商国共合作联合抗日等事宜。在此情况下,1937年4月25日,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张云逸以中共中央代表的身份到华南地区开展统战工作,于1937年5月中旬到达香港。他此行的任务是向国民党地方实力派转达中共的抗日主张,商讨共同抗日的具体措施,签订双方合作的协议,以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中央决定派张云逸到华南搞统战工作,是经过缜密研究的。张云逸是老同盟会会员,参加过辛亥革命及北伐战争,在两广有多年军事工作的经历,在国民党军队的高层人士及地方实力派中有不少是陆军学校的同学、同乡,有许多可利用的社会关系。在我党的干部中能和国民党军方高层说上话的,张云逸是最合适的人选之一。自从1937年5月到南方工作,经过半年多的往返奔波,张云逸出色地完成了党中央赋予的一系列重要任务。使桂、粤、港、澳、闽、川等地国民党当局及地方实力派接受了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均表示愿意停止内战,团结抗日,共同对外;同意释放政治犯,达成在桂林、广州、福州设立八路军和新四军办事处的协议。
张云逸负责华南的统战工作,在周恩来要求蒋介石释放政治犯的基础上,张云逸经过反复、迂回、艰苦地和广东国民党当局谈判后,他们终于同意释放大部分政治犯,其中包括海南琼崖特委的一批同志。张云逸在1937年12月24日写给中央的《华南工作报告》中提到:“琼崖原有的红军已损失,现在还有百余枪在各同志手中,分散各处,已经没有部队组织。最近党特委拟将各同志及枪集中,与政府谈判。我们已制止他们不应将这些干部集中去谈判,并要他们各县的武装可添加该处地方武装,不应集中,并要有武装保障党的工作。找到琼崖的组织关系。该处的组织,自大革命失败后受了严重摧残还继续保持到现在,有特委的组织,党员200余人,并保存武装百余支,这是值得表扬的。找到一些过去失联络的同志交南工委。南工委和张云逸同志怎么找到琼崖组织的,报告中没有详谈。但我们从闽中特委撤到香港的孙克骥同志所述中可以找到一些线索。孙克骥同志说:“闽中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特委五个成员全部被杀害,很多同志被捕。他自己脱险后辗转来到香港。他向南工委口头汇报了特委遭破坏的详细情况,并写了书面报告。南工委安排他先到党训班学习。从狱中释放出来的同志也是先到党训班学习,经组织审查后再安排工作。孙克骥还说:“1937 年 8、9 月我在香港九龙城住宅区一个四层楼上的 党训班学习,一同学习的有十数人,有几位是海南岛人,据说是从广州监狱释放出来的。同学中互相间从不谈姓名和过去的经历。学习结束,同学陆续离开,互不知去向”。南工委带领孙克骥到九龙一豪华酒店拜见化为富商的张云逸。从此他作为张云逸的助手,参与福建地区的统战工作和与福建各地红军游击队联络的秘使。自从南工委和张云逸将琼崖情况向延安党中央汇报并为琼崖特委接上组织关系之后,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对琼崖的革命斗争予以极大的关怀和帮助,多次派干部到那里去加强琼崖革命斗争的领导。琼崖远离中央处于孤岛,交通不便,外援困难,斗争十分艰苦;琼崖又是一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地方。党中央指示:要在抗日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坚持我党独立自主的原则,扩大军队,建立政权,把一切可能控制的地区掌握在我党手中,中央调派庄田,李振亚等高水平的指战员协助冯白驹进行琼崖武装革命斗争,在这个过程中,张云逸大将是作出了重大贡献的。
张云逸家境贫寒立志报国 参加辛亥革命追随孙中山
张云逸,原名张运镒,1892年8月10日出生在海南省文昌县头苑镇造福乡上僚下村的一个贫苦农民之家。他父亲张景琚是一个诚实正直的农民,他母亲邢氏勤劳俭朴、和蔼善良,夫妇俩在远亲近邻中口碑极佳。他父母有6个子女,一家8口只有一亩多水田和一点薄地,不得不租种别人的一些田地,生活十分艰难。1910年冬,他母亲积劳成疾,离开人世,不久他的两个小弟弟也先后在贫病交加中天折。他慈爱的母亲和年幼的弟弟相继死去。张云逸是家中的长子,很小就要干各种农活,家里缺吃少穿,他和大弟弟运镒俩人只有一条裤子,他自幼都没有穿过鞋。他14岁到广州去打工,母亲给他做了一双鞋,他舍不得穿,一直背在身上,到了广州市里要见雇主时才穿上。他父母希望他能读一点书,以摆脱当牛做马的命运。他7岁时到张氏宗祠办的长发小学读书,12 岁时又进入本乡启明高小学习。由于家境贫寒,小学毕业后无法再供他继续读书,张云逸干农活养家糊口。他干活勤快,聪明好学,尊老爱幼,为人和善,受到四邻亲朋的称赞,后经做邮差的四叔张景起的介绍,到广州给当军官的同乡赵士槐家做勤杂工。他在赵家不怕苦累,做事勤快认真,空闲的时候就看书学习,深得赵士槐的喜爱。1908 年,广州黄埔陆军小学招生,张云逸在赵士槐的支持下报名投考,在两三千人的竞争中,以优异的成绩被录取。在陆军小学期间,他秘密加入同盟会,追随孙中山先生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1910 年,他从陆军小学华业,在广州秘密参加孙中山领导的第九次武装起义。1911 年4月27日,又参加了第十次武装起义,即著名的黄花岗起义,担任起义军炸弹队队长,10月武昌起义后,又参加广东起义,与文昌同乡兼同学陈策分别担任炸弹队正副队长。1912年,由革命政府保送人广东陆军速成学校第三期步兵科甲班学习。1914 年,在广东陆军速成学校毕业后,张云逸被派遣到海南岛,在龙济光的“济军”,曾担任排长,连长,利用会党(三合会、天地会,三点会)进行革命活动。1917 年,在孙中山的大元帅府参谋处任上校参谋,曾与蒋介石同事。1924 年在粤军许崇智部任旅长。1925 年广州革命政府所属部队同意整编为国民革命军,张云逸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旅参谋长,参加了讨伐陈炯明的两次东征战役;1926 年,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12师参谋处长,随军北伐,进军湖南,攻入湖北,参加了著名的汀泗桥、贺胜桥之战,攻占武昌城,进军河南。他身先士卒,骁勇善战,。1926年11月,张云逸在武汉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确立了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一生的志愿,成为一名坚定的优秀共产主义者,从此南征北战,开始了他的风云生涯。
张云逸在毛泽东指挥下进行《土城战役》和《四渡赤水》之战。
1935年1月19日,根据中共中央在遵义会议上确定的放弃在川、黔边境建立根据地,而北渡长江同红四方面军会合,在川西或川西北创建根据地的计划,中共中央、中革军委决定率领中央红军部队撤出遵义城,逐次向北转移,在川黔交界的赤水、土城地区集结,准备渡江北上。这时,蒋介石调集了薛岳率领的中央军以及黔军、川军、滇军、湘军等部共 40万人,向黔北集中,并组成“四川南岸剿匪军”,阻止红军进入川南,企图于川黔地区将红军“剿灭”。20日,中革军委要求红军分三路从遵义地区向赤水、土城前进,渡过赤水,从四川泸州、江安之线渡江。张云逸时任中革军委副总参谋长兼军委纵队先遣队司令、军委一局(作战局)局长,按照军委的指示,他率军委先遣队随红一军团撤出桐梓,到达土城附近地区,为主力的到来打前站。“土城战役”是遵义会议后红军打的第一个大仗,也是遵义会议确定毛泽东在党内和红军实际领导地位,恢复他的军事指挥权后毛泽东亲自指挥的第一个战役。可以说,没有“土城战役”,就没有后来的“四渡赤水”。土城战役首战失利,原因是多方面的,情报失误,则是其中最主要的原因。红军一渡赤水后,鉴于各路敌军逼近川南,中共中央决定暂缓北渡长江,掉头东进,摆脱敌军。于2月18日开始东渡赤水(二渡)。张云逸奉命率干部团第三营及工兵连带电台前进,在太平渡、顺江渡之间侦查渡河点并架设浮桥。红军在太平渡、二郎渡东渡赤水后,奇袭娄山关,再占遵义城,歼敌2个师又8个团。蒋介石见红军东渡赤水,遂指挥多路部队向遵义一带合围。红军跳出敌人的包围圈,从3月16日开始再次西渡赤水(三渡)。张云逸于16日晨指挥各兵团后方从坛厂,桑树湾地区向茅台镇地区前进。之后与军委纵队会合,在茅台镇附近西渡赤水,重入川南。蒋介石以为红军又要北渡长江,急忙调兵围堵。红军突然于3月21日晚又挥师东进,东渡赤水(四渡)。张云逸率先遣队为中央纵队开路,东渡赤水后,南渡乌江,西进云南,于5月上旬在皎平渡北渡金沙江到达四川省会理东南的通安镇。5月9日,红三军团和干部团等部袭占会理城。5月29日,红一军团第四团夺取泸定桥。之后,红军顺利通过大渡河,跳出了敌军的重重包围圈,一举扭转了被动的作战局面。“四渡赤水”的确是毛泽东军事指挥艺术出奇制胜的“得意之笔”。
据长媳王婷介绍,张云逸(1892-1974),海南文昌县人。 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张云逸出身于一个贫农家庭。早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参加了黄花岗起义、辛亥革命、护国战争和北伐战争。 1929年参与领导百色起义。 1931年率部进入湘赣苏区。1934年10月参加长征。后从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工作。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张云逸参与领导新四军的组建、整编等工作。1938年春任新四军参谋长兼第三支队司令员,指挥了清水潭、马家园等战斗。 11月,率两个连到江北无为地区,发展抗日武装力量,组建江北游击纵队。后率部东进,开辟皖东抗日根据地。 1939年5月,参与组建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兼任指挥和中共前委书记。12月下旬,日军由南京、蚌埠等地出动2000余人,向津浦路西周家岗、大马厂等地“扫荡”,驻古河的国民党军队闻风逃窜。他和徐海东、罗炳辉等指挥部队采取“诱敌深入”“敌退我进,敌守我攻”的战术,在周家岗,玉屏山、陈郢后山等地与“扫荡”的日军进行了3天激烈的战斗,毙伤日军160余人,沉重打击了日军的疯狂“扫荡”,并乘胜恢复了周家岗、大马厂、古河等地。从此,我军威震皖东,树立和扩大了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影响,为创建巩固的皖东根据地奠定了基础。 1940年9月,他指挥第四、第五支队主力与日伪军进行了大小战斗65次,毙伤日伪军600余人,取得了夏季反“扫荡”的胜利,巩固和发展了皖东抗日根据地。皖南事变后,张云逸任新四军副军长兼第二师师长,直接领导第二师同日伪军的军事进攻、政治破坏、经济封锁进行斗争,同时注重加强根据地建设。 1943年11月陈毅代军长赴延安后,他主持新四军军事工作。根据中共中央指示,他于1944年7月部署第四师主力西进,基本上收复了豫皖苏边区根据地。同年冬,又部署第一师一部渡江南下,开辟苏浙皖边敌后新区。接着又指挥新四军各师开展对日大反攻作战,歼灭大量日伪军,收复大片失地,为创建和巩固华中抗日根据地,为新四军的全面建设建立了重要功勋。在解放战争期间,担任华东军区副司令员,及山东军区司令员,为准海战役,渡江战役的后勤保障作出了重大贡献。新中国成立后,张云逸历任广西省委书记、省政府主席,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华南分局第二书记,中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副书记等职。 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1989年被中央军委确定为36位军事家之一。
王婷感慨的说,近百年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顽强奋斗,不怕牺牲,无数先烈血洒疆场,才取得今日的辉煌。习近平总书记告诫我们:“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国革命历史是中国共产党人永不枯竭的精神源泉,学习中国革命史,学习党史,就是要从中国共产党所走过的百年历程中了解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担负起领导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从而使我们更加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