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地方资讯

“非”同寻常·“遗”脉相承 西安非遗传承 人才助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主题论坛召开

2021-09-12 15:00:46 来源: 中国新闻杂志社 作者:
摘要: “非”同寻常·“遗”脉相承西安非遗传承 人才助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主题论坛召开 本网讯 近日,专家学者、非遗传承人、媒体代表荟聚在秦岭山

 “非”同寻常·“遗”脉相承

西安非遗传承 人才助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主题论坛召开

 网讯  近日,专家学者、非遗传承人、媒体代表荟聚在秦岭山脚下的小峪口村,围绕构建乡村人才振兴的政策框架和体系,畅通人才下乡流动通道,破解乡土文化人才发展瓶颈,人才振兴推动乡村振兴等议题召开西安非遗传承人才助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主题论坛。

1.jpg

此次活动是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省委、市委和区委人才工作部署,充分发挥乡村人才作用,坚持以人才促进乡村振兴发展,以乡村振兴集聚人才创业,多方并举全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本次活动由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人才办、西安市长安区文化和旅游局主办,由西安市长安区王莽街道党工委、西安市长安区王莽街道办事处承办,华商网执行承办。

主题论坛在悠扬的何家营鼓乐声后开始。西安市长安区王莽街道党工委书记王宏芳在主题论坛中说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优秀传统文化,在乡村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及广泛的影响。培育非遗人才,发挥乡村人才作用,以乡村集聚人才创业,不仅可以扩大非遗的影响力,也顺应当下乡村振兴的发展要求。小峪口村在去年率先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乡村集市”,致力于打造一个聚合非遗、文创、脱贫、特产、文化、旅游、体验、住宿于一体的旅游新生态链和原生村落,同时吸引非遗传承人入驻乡集、鼓励传承人发展非遗产业。小峪口村位于秦岭脚下,这里仍保留着传统村落的风貌,之前的小峪口村很少被外界知晓,它和多数乡村一样沉寂。后来拥有非遗手艺的新村民来到这里改造废弃宅院、打造“非遗乡集”,与原村民形成新的社会关系,吸引各地游客前来游玩并寄托着每个人的田园梦。

小峪非遗乡集目前吸引入驻了泥叫叫、木兰摇土织布、万琴堂古琴、关中秦腔脸谱、唐流彩拓画、古狮子收藏、秦岭大漆、长安制香等8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建立起4个非遗传承研习所、2个非遗传承研习课堂,先后举办数十次小型非遗交流会,接待20余次省市区及其他区县代表团观摩学习。小峪非遗乡集已成为长安区乃至西安市、陕西省在乡村振兴探索中的一个突出典型,成为远近闻名的非遗乡集型业态示范村。

 2.jpg

 

长安道情表演

 3.jpg

陕西八大怪

西安市长安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王宝金讲话中介绍,长安区现有的30多个非遗项目60多名传承人才,其中国家级2人、省级6人、市级6人,从种类和数量上都位居全市前列。近年来更是高度重视人才工作,以引育留用为重点,强化人才服务保障,打造“近悦远来”的人才开放区。在未来长安区将持续深化校地合作,积极探索长安人才队伍建设的新途径,共同开创长安人才工作的新局面,奋力实现长安乡村振兴的新突破。

 4.jpg

西安非遗传承人才助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主题论活动现场

   作为主题论坛重要环节的圆桌论坛也同时举行。长安小峪口非遗乡集发起人杨帆介绍:“小峪口村山清水秀,人文地理风貌丰富,第一次来时就特别喜欢这里。非遗是最好的乡村文化展示方式,而乡村建设的过程也是非遗文化生长的土壤,我觉得非遗应该回归到它生存地方,于是就选择了小峪口村。”杨帆在村子内租了一处民宅,经过重新装修改造,成为村民中口中“有文化”的地方,不仅吸引来游客,还引来更多的非遗传承人才加入到小峪非遗乡集队伍。

   在圆桌论坛上谈到非遗文化的发展时,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苏仲乐认为,不应该仅仅止于保护,更重要的是要传承,不能让非遗文化断了线。他说,弘扬非遗文化需要有大量的人才,学校作为一个国民教育的培训基地更需要培养大量的非遗传承人才,只有让非遗传承人才和非遗土壤的紧密结合,非遗文化的发展才能有更好的前景。

“文化对乡村振兴是极为重要的,文化尚在乡村尚有希望,如果文化传承出现塌陷,乡村振兴就看不到希望。”西安培华学院党委书记罗新远在圆桌论坛上发言时表示,“小峪口村这种引进非遗传承人才,传承非遗文化,打造特色非遗乡集的模式,为陕西的乡村振兴做出了一个非常好的样板,值得大大的点赞。”

5.jpg 

西安非遗传承人 才助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主题论活动现场

陕西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院长雷宏振认为,最大限度的挖掘非遗文化的潜力,让其价值体现出来。他说,学习例如深圳等城市的文化产业,做好产业链,打造产业生态,只要产业发展起来,小峪口村的非遗乡集必定会成为中国非遗文化传承里一颗耀眼的明珠。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西安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王征兵在圆桌会议上表达了对小峪口村非遗乡集模式的认可。同时王征兵提出,非遗必须要创新改造才能更好的继承,如果一直遵循原有的模式,很可能会成为历史抛弃的文化。“把非遗文化做成文创产品,如笔筒、吊坠、书签等,而后通过抖音等新媒体方式传播出去,不但适应市场化的需求还更好的将非遗文化传播出去。”

“乡村振兴一靠资源,二靠科技,三靠投入,而最根本的是靠人才”,西安市委农办、市农业农村局原副巡视员、西安乡村振兴研究院总顾问车顿善说:“因此需要把我们各级领导都培养成乡村振兴的行家里手,建议非遗传承人才和党政领导干部、专业技术的培训要同规划、同部署,这样才能激发非遗传承人才不断传承”。

6.jpg 

西安非遗传承人才助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主题论活动现场(圆桌论坛)

 活动期间,中共西安培华学院会计与金融学院委员会和中共西安市长安区王莽街道工作委员会共同签署《关于共建王莽小峪口乡村振兴研究基地框架协议》,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和长安区委人才办共同签署《关于共建王莽小峪口非遗传承人才研习基地框架协议》。当天,王莽小峪口乡村振兴研究基地、非遗传承人才研习基地正式揭牌成立。活动最后,相关领导和嘉宾一同参观了长安小峪非遗乡集,见证长安区乡村振兴实施举措与成效。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和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人才办签署《关于共建王莽小峪口非遗传承人才研习基地框架协议》

 在未来的日子里,小峪非遗乡集将继续坚定不移的打造非遗传承人交流、合作、共赢的艺术平台,助力非遗人回归乡土文化、寻找自然灵感、实现个人价值的,孕化出成熟、出彩的非遗新文化。吸引更多的游客来到小峪非遗乡集,打造旅游产业链,增加村民收入,通过非遗文化实现乡村振兴的伟大蓝图。

7.jpg 

王莽小峪口非遗传承人才研习基地揭牌仪式

8.jpg 

王莽小峪口乡村振兴研究基地揭牌仪式

 

 

9.jpg 

领导嘉宾参观长安小峪口非遗乡集

图文/王媛  /雷艳妮  

热门推荐
返回顶部